【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——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(决战决胜脱贫攻坚·啃下最后的硬骨头)】 光明日报记者 李晓东 周洪双 开栏的话 3月6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指出,全国还有52个贫困县未摘帽、2707个贫困村未出列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全部脱贫。虽然同过去相比总量不大,但都是贫中之贫、困中之困,是最难啃的硬骨头。光明日报今日起将陆续推出系列报道,聚焦各省区市脱贫攻坚重点区域、重点工作,报道各地决战决胜脱贫攻坚、啃下最后硬骨头的进展成效,展现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和当地面貌的巨大改变,揭示其啃下脱贫攻坚硬骨头的独特经验。 “高兴!感恩!” 4月26日,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易地扶贫搬迁县城集中安置点开始分房,77岁的色七古博第一个拿到房号,高兴得合不上嘴。 这是四川省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,来自全县28个乡镇、92个行政村的1.8万余名群众即将入住新居,开启全新的生活。昭觉县副县长廖宇超说:“昭觉易地扶贫搬迁必将在脱贫攻坚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。” 昭觉是四川最后7个未摘帽的贫困县之一。它与同处大凉山深处的喜德、普格、越西、金阳、布拖、美姑等6个县,成为凉山脱贫攻坚的最后堡垒。当前,脱贫攻坚的总攻号角已经吹响,凉山各族干部群众在各方助力下,正鼓足干劲,一场战役一场战役打、一个山头一个山头攻,全力攻破深度贫困堡垒,确保与全国人民一同迈入小康。 搬迁安置,做好“后半篇”文章 在昭觉县城集中安置点分房现场,也出现了“悬崖村”支尔莫乡阿土列尔村84户村民的身影。阿土列尔村驻村第一书记帕查有格说:“易地搬迁后,老人可带着孩子在安置点生活、读书,青壮年可在村里搞旅游开发。” “悬崖村”经媒体报道,已经成为一个网红村,不少游客专程前来打卡。目前,村里正谋划着修建民宿、开发大峡谷溶洞景点、规划徒步游路线以及观光缆车等,借旅游业助村民脱贫致富。易地搬迁,不仅将改变“悬崖村”村民的生活方式,也将为旅游开发进一步留出空间。 凉山贫困,一个重要原因在于“一方水土难以养活一方人”。凉山地处横断山脉核心区,72%的面积为高山地貌,绝大多数贫困村处在海拔较高的高寒山区,自然条件极差,易地搬迁成为助力他们脱贫的重要手段。 “十三五”期间,凉山州将完成易地扶贫搬迁35.32万人,占贫困人口总量的36%。截至目前,搬迁工程已建成住房可容纳31.78万人,已完成入住27.45万人。按照进度计划,剩余建设任务将在今年5月底前完成,6月底前全部实现搬迁入住。 (责任编辑:admin) |